網頁

2011年7月24日

被長期忽視的科技首都 -- 新「新竹論」

新竹是台灣科技首都這不是我自封的,而是前營建署署長林欽榮教授在其著作『城市空間治理的創新策略(三個台灣首都城市案例評析:台北.新竹.高雄)』中所提到的,對於新竹市,林教授提出『新「新竹論」』。(Google Book 可預覽部份內容)

林教授的這本書以城市空間治理角度切入,藉由橫跨近20年間時序以及跨區域的台灣三個代表性首都城市的實例:政治首都台北、科技首都新竹、海洋首都高雄,深入整理並分析不同城市治理之各種類型課題案例,強調創新策略對於空間治理績效的價值與意義,適足以對當前台灣各個城市治理之道,提出新的視野與啟示,已被不少都市計畫相關科系用為教科書或重要參考書。


林欽榮教授目前在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擔任專任副教授,曾任新竹市都發局長、高雄市工務局長、都發局長,二○○七至二○○八年擔任內政部營建署長,現為台南市副市長。

我用重點整理的方式列出一些我認為的重點。

1. 竹塹城在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為淡水廳治,成為北台行政中心,為屆齡288年的北台灣歷史都城。(我用2011年去計算)

2. 新竹市就城市規模而言是座小城,但以歷史文化深度而言則是北台灣的大城。(這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3. 清末年間,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冠全台,為北台灣行政、生活與文化的重要大城。在日據時期益為全台最大的軍事機場基地與研究發展暨軍事工業的關鍵城市。請參見『1936年天然瓦斯研究所在新竹成立, 台灣矽谷發源地』與 『新竹在日據時期就是戰略要地 從清大北院談起』。

4. 2000-2001年間新竹市區風貌的改變。而「新竹市博物館群計畫」期望新竹市朝向更具人文、藝術與高科技結合的城市戰略,而且可以引進新產業 -- 「博物館即產業」。

(註 : 有關這些建設規畫,可以參見此篇文章 『一個夢想城市的實現--新竹模式 蔡仁堅90年施政報告簡報』 , 『可惜未竟全功的新竹『國立數位藝術美術館』』  )

5. 新竹市在近半世紀,欠缺宏觀的都市規劃與建設方案,甚至是可持續的城市空間括發展指導藍圖也大抵闕如,原因可能是因為城市位階一直屬於縣轄市,直到1980年中央設竹科而恢復省轄市 (請參見 : 從九省轄市談起 ),但即使竹科產生足以傲世的產業績效,因竹科隸屬中央與市府分屬不同層級無法整合市政建設,加上多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未加以重視進行城市規畫的建設與經營。2000年1月市府正式成立「都市發展局」,開始進行新竹市的城市規畫。

6. 2000年8月在新竹影像博物館舉行「新世紀新新竹論壇」研討會,邀請紐約市都市計劃局主任都市設計師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研討。美國賓州大學團隊並在新竹市進行為期七天的實地踏勘。

7. 根據初步觀察,賓大團隊提出新竹市程式發展所面對的關鍵議題為 (1) 大眾運輸缺少 (2) 下水道未完善 (3) 住宅型式缺乏多樣性 (4) 行人空間品質不佳 (5) 停車空間不足 (6) 產業發展失衡 (7) 過度依賴台北文化與消費 (8) 缺乏展售與會議中心。

8. 賓大團隊建議城市發展的目標有六大方向 (1) 維持新竹市高科技產業地位 (2) 新竹市永續發展的空間政策 (3) 提升生活空間品質 (4) 改善都市交通及人行空間品質 (5) 善用地方特有資源 (6) 維持地方性特殊性產業的競爭力。

9. 都發局根據此次會議討論結果,擬定足以影饗新竹市20年未來發展願景的『新竹議程』:(1) 高科技產業與城市發展課題,規劃竹科新興衛星園區,更新舊有傳統工業區轉型計畫,以期持續吸引高科技製造業與高科技研發產業,規劃竹二科園區,科技新都心,香山工業區轉型成竹科衛星園區與竹南科等四大竹科衛星園區;(2) 歷史核心區再生與城市發展課題,新竹發展源於竹塹舊城與南寮漁港,新竹市的發展不僅是新城的開發,更在於必須對竹塹舊城的保存與再生,賦予新的生命,因此推動「竹塹舊城再生」計畫;(3) 都市更新與城市發展課題,都市更新的目標應該為都市再生,對於新竹市而言此項目的重要工作就是眷村改建;(4) 社區營造與城市發展課題,建構「市民化的城市」在於落實市民參予社區規劃,都發局推動「社區規劃師駐點服務」期能實踐「市民城市」的目標。

10. 此『新竹議程』距離1905年日據時期所進行的第一次『新竹街道改正計畫』已是近一世紀來的城市再發展計畫議程。


看完本書所提到的規畫,深深覺得如果新竹沒有前八年的建設空轉,現在的風貌應該早就具備大城市的雛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