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5月8日

從內湖科技園交通看竹科捷運的重要性

內科和竹科其實很相像,從業人口數差不多,進出道路就那麼幾條,上下班時間一定塞車。

內科有公車也有捷運,但搭過內湖線的人一定知道人有多擁擠,開車去過內科的人一定知道交通狀況有多不好。

先看內科解決問題的方案:

塞到爆!內科交通解方何在? 北市府:民生汐止線成解方

內科塞車有解?北市重啟評估「過河隧道」

其實這就很像新竹的輕軌紅線和特二道路。

很多人在談要不要興建捷運時,總是要講先看公車的運量,或是先用公車路線看乘車人數,或是要培養大家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等等。

事實上,公車和捷運都是屬於大眾運輸的工具,沒有誰取代誰的問題,也沒有所謂二選一的問題,不搭乘公車的人,不見得就不搭捷運,會搭公車的人,也不見得有了捷運就會轉去搭捷運。

重點只有一個:就是有沒有需求

輕軌是捷運的一種,輕軌有路面型(如高雄那種),也有高架型(如新北)。

以新竹市的交通與路幅寬度,高架型最為合適。而高架型輕軌捷運與公車有完全不同的特點:

1. 不用等紅綠燈

2. 不會塞車

3. 準時準點

4. 載運人數多

所以用甚麼公車或大眾運輸搭乘習慣來反對新竹興建捷運的,只是假議題而已。

公車或捷運,只是提供人民多一種交通方式的選擇。

本部落格用內湖科技園區的交通問題與解決方法來看竹科的交通用捷運是否可以有效解決。

之前已寫過用內湖線估算竹科捷運的運量:

從內湖線與內科的搭乘人數預估新竹輕軌紅線運量

本篇來探討各種運輸工具對內科交通有甚麼改善。

先看台北市政府之前對內科交通的探討與改善方案:

內湖十數年累積之交通問題需要的是多管齊下交通改善方案 交通局就各改善方案積極推展中

其中市府分析的交通壅塞主因和竹科所面臨的非常類似。

交通局就內湖交通特性已分析長年交通壅塞主因如下:

一、都市計畫變更致產業及人口快速成長:內湖科技園區原規劃為輕工業區,於91年公告放寬進駐產業,另人口成長快速且私有運具持有比例亦高於臺北市整體。

二、山河環繞致聯外道路空間有限:內湖區北面山陵圍繞,南面臨基隆河,為一封閉型地區,聯外交通僅能仰賴現有橋樑及隧道。

三、大眾運輸競爭力不足:內湖區高快速道路系統發達,各區進入本區使用私人運具便利性高,且大眾運輸因路線彎繞、轉乘次數多、班次不足等各種因素影響下,大眾運輸競爭力不足。

四、內科地區通勤時間固定且集中:主要聯外廊帶交通調查結果顯示,內科地區員工上班時間約有82%集中在上午9時,尖峰特性相當明顯,大量車流於尖峰時段湧進內湖區。

五、內科停車方便且免費比例高:調查結果顯示內科員工停車地點以公司及個人車位居多(汽車73%、機車62%),其中汽車有48%免費、機車有66%免費,在停車方便且免費等因素下,員工多使用私人運具通勤。

台北市府的交通改善計畫如下圖:


但是眾所周知,內科塞車問題到現在仍是無解。

許多人對於竹科交通問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法,內科幾乎都試過了,如共乘、停車收費、高乘載、擁擠稅、巡迴公車等等,但很顯然,成效都有限,請參考以下報導。

內科之心、IKEA將帶來車潮!內湖交通真的沒救了

此文內有提到:『交通局統計進出內科的私人運具中,40%是機車,25%是開車,更有許多「一人車輛」,成為塞車的主因之一。柯市府當時就思考,比照高速公路實施高乘載,藉此降低內湖車輛數,解決交通壅塞問題。

時任交通局長鍾慧諭更曾提出利用eTag對內科上班族收取「擁擠稅」,當時引發各界譁然,許多民眾直批搶錢。』

「用走的還比較快」 內湖捷運接駁車沒人搭

載嘸人!內科、南軟7千班公車 單趟不到5乘客

很多人在講台北人已經養成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事實上,到內科公車也非常多,還有接駁與巡迴公車,但搭乘率並不高。

行經內科的公車的資訊如下:

道路交通 - 臺北市內湖區公所

首頁 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內科專區

內科交通專區

從以上的報導與台北市府的解決方案,民生汐止線捷運是最佳的良方,一些人所講的公車,以台北如此發達的公車系統還是無法解決內科的問題,那又何必要求新竹捷運要先試行公車才能興建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