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竹苗區劃歷史地理交通財政經濟統計探討

本部落格文章歡迎非商業用途、學術研究用途引用或轉貼,惟請註明出處為風林火山部落格,並請附本部落格網址 https://fongthinger.blogspot.tw/。

本部落格於2021年12月3日超過30萬瀏覽人次
本部落格於2024年12月25日超過40萬瀏覽人次

2010年11月7日

平議五市選戰綠營戰略

在此要先講一個很簡單的觀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想對某人
表現出出特別的喜好是自己的事, 沒什麼標準可言, 但若是要與別
人比較, 就一定會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否則如何比較 ? 如果AB做
同一件事, 你對A打90分, 對B卻打50分, 這種就是雙重標準.




選舉要贏, 不是讓綠營的選民爽就能贏, 而是要讓原本投藍的選民
改投才會贏. 所以選戰的主要策略就是爭取游離票與淺藍的票, 而
綠營的選民在這種重要且一對一的選戰本來就該支持綠的候選人,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所以就用這點來看五市選舉各候選人的戰略.

南高二市沒什麼好討論的, 暫且不談. 只看北中三市.

用這種標準來看待這場選戰, 最有戰術與戰略的就是台中, 最糟糕的
就是台北市.

台北市蘇貞昌想以台北超越台北為訴求, 告訴台北市民他看到他們
需要的未來, 只是看到白皮書讓我實在嘆為觀止, 不僅與郝龍斌的
政見沒有什麼差異性, 更看不到如何 "超越", 如何 "做到" "需要
的哪些事". 市政願景不明, 只用一些意識流的廣告與打高空的口號,
遠遠不如當初阿扁的 "拆掉木柵線" 政見的氣魄, 李應元的 "松山
機場遷建"政見的願景, 謝長廷 "申奧" 政見的遠見. 阿扁的口號是
快樂希望, 當時真的給台北市民一個 "希望", 而蘇貞昌要帶給台北
市民什麼 ? 真的看不出來, 靠那些廣告幫莊真能打動台北人嗎 ?
而在花博問題上, 都是市議員出面打弊案, 蘇貞昌從未說過什麼話,
反而公開說不要唱衰花博, 今天又帶他老婆去逛花博, 這不就像打
那些揭弊市議員耳光, 幫郝龍斌的花博背書 ? 這能爭取到游離票或
淺藍票 ?這也難怪有人認為他是選假的.

蔡英文選新北市真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看到民眾熱情的反應, 彷彿
回到黨外時期與民進黨初創時期那種與民眾親近接觸所得到的擁戴,
是那麼的真誠, 與現今政治人物(藍綠都一樣)那種應酬式的握手真的
差別太大了. 蔡英文不僅在訴求上以 "新幸福新時代" 來讓人民感受
到選蔡英文會很幸福, 在市政願景上更提出配套的政策, 而且基層走
透透, 實際與人民接觸, 這在台北縣這種選區是最有用的, 就是搏感
情啦.

台中縣市的選舉, 可說是民進黨歷來地方縣市選戰最有戰術戰略的,
有些人以為阿扁曾在臺中縣贏, 蔡明憲+張溫鷹在台中市贏胡志強,
就一廂情願的認為台中縣市鐵贏, 其實基本盤勢綠營鐵輸, 阿扁贏
的那次是阿扁送給台中縣市中科那個大禮,加上連宋親中, 台中縣民
雖支持國民黨但不見得就親中, 所以阿扁那次贏了. 而張溫鷹+蔡明
憲那次, 兩人所得的票不是全是綠營的票, 而是包含了游離票與淺藍
票. 所以民進黨再台中縣市的選戰所面臨的困難度不下於北二市. 而
台中縣市的選戰必須分成縣市兩部分來打, 原因之一是兩者選民結構
大不相同, 其二是胡志強對於台中縣民而言也是新人, 不熟悉, 其三
是台中縣是派系把持的政治情況. 以戰爭來做比喻的話, 台中縣市是
兩座不同的城池,所以這次綠營的選戰也就分別進攻, 以主力衝鋒台中
縣, 尋求在派系矛盾下爭取更多的選票. 而副帥 (總幹事)則負責穩住
台中市, 以台中市的選民結構, 多費心力實在多不了多少票, 台中市
人對胡志強的接受度大概就像馬英九在台北市民的支持度, 過早的揭
弊其實沒什麼用處, 看金錢豹在新市政中心前都沒事, 還能希望台中
市民 "覺醒" ? 而在市政願景上, "新政" 已擘畫了台中縣各區域與台
中市的遠景, 相較於台北市那些口號式的政見, 台中縣是民眾實在比
台北市民幸福許多了. 在作戰策略上, 謝長廷的加入, 就像是後勤補
進大批軍火, 而且是加農巨砲, 此時的震撼才有作用, 不僅可讓對方
無充足時間應付, 也讓民眾記憶深刻, 選戰要贏不見得要增加己方的
票數, 降低對方的得票也是策略之一, 謝長廷的作用就是讓游離票投
向蘇嘉全或是不投胡志強, 不管是哪一種, 對蘇嘉全都是有利的. 台
中縣市的選戰步調看起來都依照預定的方式在進行,要想民調領先本來
就是癡人說夢, 有什麼好不耐的, 台中縣市從來就不是穩贏的, 胡志
強又執政已久, 地方勢力盤根糾結, 台中市不爽胡的人真的很多嗎 ?

不管此次選舉結果如何, 至少我看到台中縣市的選戰有攻有守, 戰略
明確, 台北縣塑造出綠營新領袖, 只有台北市, 選戰打的毫無章法,
只有廣告包裝, 對比當初身先士卒當人不讓的搶出來選, 加上蘇夫人
的脫口而出, 不讓人質疑實在是很難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