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竹苗區劃歷史地理交通財政經濟統計探討

本部落格文章歡迎非商業用途、學術研究用途引用或轉貼,惟請註明出處為風林火山部落格,並請附本部落格網址 https://fongthinger.blogspot.tw/。

本部落格於2021年12月3日超過30萬瀏覽人次
本部落格於2024年12月25日超過40萬瀏覽人次

2011年3月20日

數字可以玩遊戲也可以顯示真相 (1)

我以前寫過一篇 數字遊戲 ?, 主要在談得票率與得票數的實際差異. 此篇再作更詳細的討論.


首先以台北市歷年選舉來作分析.


1994 第 01 屆 台北市長選舉 候選人得票概況
投票日期:中華民國83年12月03日


紀榮治 無黨籍及其它 3941 0.28%
趙少康 新黨 424905 30.17%
陳水扁 民主進步黨
615090 43.67%
黃大洲 中國國民黨 364618 25.89%

選舉概況

人口數 2651419
選舉人數 1816986
投票數
1426852 有效 1408554 無效 18298

選舉人數對人口數 68.53%
投票數對選舉人數
78.53%

這一年戰況激烈(投票率高達78.53%), 藍綠緊繃加上新黨全盛時期, 可以視為基本盤力傾朝而出, 民進黨的基本盤可視為61萬票左右. 而藍營深藍部份(新黨支持者)達42萬, 淺藍約36萬票, 合計約78萬票.





如果光以得票率來看, 2010年蘇貞昌得票率為 43.81%, 超過1994年阿扁的得票率, 僅次於 1998 年阿扁的 45.91, 所以蘇的支持者常以此數字來說蘇是最有戰力的人.


這就是我所謂的數字遊戲, 數字有很多, 每個人都喜歡找自己有利的, 但如果真的仔細去看, 數字也會顯示真相.


大家仔細看歷年台北市長選舉的資料 :







1998 阿扁挾高民意支持度, 與國民黨的明星1對1PK, 激出了80.89%的投票率, 總投票數與有效票數多了九萬多票, 阿扁多拿了 7 萬票, 等於阿扁多擴展了 7 萬票. 藍營則與我前面所估的基本盤78萬票差不多, 也就是所謂的 "中間選民" 確實存在.


到了 2002 民進黨原被視為阿扁接班人的沈富雄不願出戰, 李應元批掛上陣, 投票率降到一般水平為7成, 總票數少了約13萬票, 藍因馬英九形象與連任優勢, 李應元所得票可視為綠營的最低基本盤(即所謂的深綠), 而馬英九的得票可視為中間選民淺藍部份全部吸收.


2006年投票率更低只有64.52%, 總票數與2002比又少了8萬票 (在有些縣市8萬票可以當選縣市長), 與1994年比更少了13萬票, 而且這個時候正是阿扁執政最低潮時期, 也是紅衫軍之亂時期, 謝長廷又是被新潮流系拱去希望他戰死在台北市的情況下參選的, 在不出來投票的人變多(應該是綠營的居多)情況下結果還是可以拿到52萬票, 而藍軍總合約75萬票與我最先所估的藍營基本票78票略少 (因總票數少), 為何謝長廷選後會被大家拱去選總統, 是因為在這外在條件極不利下, 他仍願意承擔重任,  而且重新喚回綠營之持者與中間選民的支持.


2010年的外在情況則是民進黨由谷底翻升, 馬英九執政成績差, 郝龍斌市府弊案多, 外在條件已經翻轉成對民進黨有利, 而蘇真昌是 "搶" 著選台北市, 跟李應元謝長廷那時候沒人敢出來選台北市而一肩挑起出馬應戰是截然不同的. 那選出來的成績呢 ? 先看投票率也只有7成, 無法像阿扁那樣激出大家出來投票的盛況. 而總投票數也與1994年幾乎相同, 而藍綠得票數也幾乎相同, 這代表什麼, 就是大家都是基本盤而已啦 ! 蘇貞昌真的有特別強嗎 ? 看得票率似乎是, 不過仔細研究得票數與外在環境條件, 綠營若派其他人(不要太差)似乎也會是如此的結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