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竹苗區劃歷史地理交通財政經濟統計探討

本部落格文章歡迎非商業用途、學術研究用途引用或轉貼,惟請註明出處為風林火山部落格,並請附本部落格網址 http://fongthinger.blogspot.tw/。

本部落格於2021年12月3日超過30萬瀏覽人次

2011年5月31日

2010 改制後各縣市繳稅與創稅能力比較

資料來源 :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縣市重要統計指標查詢系統

2010 各縣市平均每人稅賦排序, 黃色為目前的五都(五直轄市), 淺黃色為準直轄市桃園. 新竹市與基隆市為台北市外唯二每人稅賦破十萬的縣市. 以平均每人稅賦來看, 五都的表現實在不太好, 台中新北與台南剛好在所有縣市的中間.



2011年5月28日

數字可以玩遊戲也可以顯示真相 (3)

之前寫了兩篇有關台北市與台北縣選舉得票分析的文章
數字可以玩遊戲也可以顯示真相 (1)
數字可以玩遊戲也可以顯示真相 (2)

為何還要寫這篇 ? 主要是因為在論壇上看到蘇的支持者常提到蘇在台北縣的政績與2001年台北縣長選舉過半得票率而吹捧成綠營的第一戰將之類的論點.

我一直覺得很好奇, 蘇自從2001年台北縣長選後, 就沒有在選戰(含民進黨黨內初選)中獲勝過, 而2001年與之前的選戰說實在也稱不上戰功標柄, 卻被大力吹捧.

什麼才稱做戰功彪柄 ? 此文就來探討真正的戰績是什麼.

1998高雄市長那一役才稱的上是綠營的偉大戰績. 與2001年台北縣長那一役有完全不同的意義與內容.

高雄市在1998之前藍營長期執政, 高雄縣才是綠的版圖. 張俊雄在高雄市耕耘許久, 但還是無法為綠營獲得過半選票. 謝長廷從台北南下耕耘, 在1998一戰擊敗當紅且具現任優勢的吳敦義, 而且2002過半, 從此讓綠營在高雄市的版圖擴展到五成左右(2006陳菊與黃俊英都是四成九),  與藍營可分庭抗禮.

2001台北縣長那一役蘇貞昌雖然也拿過半選票, 而且也是綠營在台北縣唯一拿過半選票的一次, 但是蘇貞昌當時是具現任優勢, 與宋省長類似的散財手法, 而且對手王建火宣完全乎沒有任何選戰動作, 上的新聞是路上撿狗屎, 結果蘇只贏5萬票, 投票率也不到7成.


如果只看數字, 會認為2001與1998兩場選戰綠營都是贏, 戰績相當, 且蘇是過半, 謝未過半只贏四千多票, 但若真的探究內容, 就會發現兩場選戰大不同, 內容與意義也完全不同. 當然真相也完全不同.


2011年5月27日

新竹地區鐵路立體化計畫 -- 相關報導

2008年交通部的新聞稿中就有有關新竹地區鐵路高架化計畫的報導 :

交通部新聞稿

一、臺鐵捷運化計畫:.....綜整而言,廣義之臺鐵捷運化尚包括西幹線鐵路立體化計畫如下:臺鐵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計畫、新竹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員林市區鐵路高架化工程計畫、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臺鐵高雄~屏東潮州捷運建設計畫。.....


2011年5月24日

新竹監獄遷移與都市更新

這是網路上找到的新竹市副市長2009年3月的簡報, 我覺得非常不錯, 新竹監獄遷移的計畫已經談很久了, 希望這次可以成功.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新竹監獄遲遲未能遷移的文章:


為何中央如此不公 (4) -- 別人監獄可以遷移, 我們監獄還在市區精華地

簡報資料如下 :

2011年5月22日

再談新竹市腹地問題

這是網路上找到的新竹市副市長2009年3月的簡報, 我覺得非常不錯, 此圖可以很清楚的解釋新竹市原有發展腹地的侷限與未來全市畫入都市計畫後的區域.

之前已有兩篇討論此議題的文章 :

所謂新竹市腹地小的真正原因

再談所謂新竹市腹地小的真正原因

新竹地區鐵路立體化計畫

台灣西部已有許多地區鐵路立體化, 而新竹地區早在民國83年就開始規劃鐵路地下化, 到今日變成鐵路高架化也還在可行性研究中.


以前寫過幾篇關於此議題的討論 :


為何中央如此不公 (5) -- 別人鐵路可以地下化或高架化, 我們的還在計畫書內

新竹火車站站體立體化工程被朱立倫否決

新竹火車站地下街

此篇提供一些網路上找到的政府單位有關新竹地區鐵路立體化計畫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2011年5月21日

依照地方制度法全台都是直轄市是最快平衡城鄉差距的方法

行政區劃如果要大改, 修法這一關就要花上許多時間.

而目前中央政府所主導的五直轄市與準直轄市的地方制度法, 則提供了一個快速不用修法的方法來平衡這種五直轄市與準直轄市的行政區劃.

就是將其他縣市依生活圈合併升格成直轄市. 這不需要另外修法,  依照目前的地方制度法就可達到此目標.

如果中央有心, 由內政部發起合併升格就可以了.

2012台灣實業計畫初探--南向軌道交通思考 : 高屏東花快速鐵路

以往政府的交通建設總是從台北為出發點作考量, 東部交通也是以台北為主的觀點, 如北宜高, 蘇花高(替)等, 都是從台北出發到宜蘭花蓮再到台東.

目前台北到花蓮最快的是太魯閣號, 約2小時, 如果到台東的話, 自強號則要4小時39分. 花東間太魯閣號不開.

如果我們改個方向來思考, 從南向來看, 高鐵從台北到高雄約2小時, 如果高鐵可以延伸到屏東,  然後屏東到台東的南迴鐵路升級到快速鐵路 (該路線似乎不太適合作高鐵), 花東間可以將原有鐵路升級到快速鐵路, 或是新建花東高鐵.


2011年5月19日

2012台灣實業計畫初探--彰雲嘉新海線與彰投環線鐵道建設 (2)

前篇提到彰雲嘉新海線與彰投環線鐵道建設的概念, 此篇提供日治時代的鐵道圖供大家參考.



出處 : 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及計算中心 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 1945年台灣地圖

另外此網站也有非常多的台灣舊鐵道地圖.

日據時代之臺灣鐵道線路圖

2012台灣實業計畫初探--彰雲嘉新海線與彰投環線鐵道建設 (1)

2010年我曾寫過彰化新海線鐵路建設.

彰化新海線與雙環線軌道建設

中台灣不是只有台中縣市而已, 彰化南投也需要便捷的交通, 更不是靠台中捷運延伸的 "恩賜", 彰投自己也可以有自己的商業中心, 為何中央總是要以台中市為核心 ?

雲嘉更是離台中與台南很遠, 更需要獨立的商業中心.

彰雲嘉新海線與彰投環線鐵道建設就是形成這些商也中心都市的基礎建設.


2011年5月18日

2012台灣實業計畫初探--廣設海水淡化廠

最近台灣各處都缺水, 靠天賞雨的日子並不好過, 而且以前的課本提過台灣的溪流是荒溪型, 也就是雨季才有大量的水, 所以光靠水庫可以確保國人用水無虞嗎 ? 水庫真的是台灣最好的政策嗎 ?

2011年5月16日

五直轄市與非直轄市藍綠政黨得票分析

這次2012 大選, 不少人認為決戰中台灣, 那是認為藍綠的得票藍是北補南, 綠是南補北 ,所以大家想爭取中部選票.

此處分析了2004, 2008總統大選與2009縣市長與2010直轄市長的藍綠各縣市得票與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得票分析, 真的是決戰中台灣嗎 ? 中台灣不是只有台中縣市(大台中市), 還有彰化南投, 如果眼光只跼限在這種用南部贏的票補北部輸的票然後決戰中部, 那我認為這次綠還是勝算不大, 因為從得票分析可以看出各縣市的得票起伏不小, 這種用某區域贏的票補另一區域輸的票的如意算盤不是說說就可實現. 從這次五直轄市選舉得票, 可以看出真正要贏的關鍵是非直轄市的縣市選票.


2011年5月8日

行政區劃資料整理

台灣需要的是行政區重新劃分, 但不是如這次五直轄市隨便的合併升格, 雖然目前的政府亂搞, 但還是希望以後的中央政府能正視這個問題.

本來行政區域的調整, 就要依照核心都市的生活圈來調整.

2011年5月1日

新竹生醫園區的發展歷史 (15)

雖然地方抗議成功, 中央將國際醫療醫院遷往桃園青埔高鐵站區, 而新竹生醫園區醫院則要興建醫學中心, 但是中央一句 "沒錢", 結果將如何還真的不知道.

2011-4-6 自由時報

  • 2011-04-19
  •  
  • 工商時報

新竹生醫園區的發展歷史 (14)

原本新竹縣民期待生醫園區的醫院是醫學中心, 卻變成國際醫療的醫院,  這個落差實在太大. 所以縣長, 立委,  議員都齊聲反對.

只要有選舉, 抗議通常有效.

府、會、台聯大系統將拜訪吳揆  力求新竹生醫園區將國際醫療為主的規劃方向翻盤
2010/04/12


新竹縣醫療資源全國倒數,地方迫切需要醫學中心和急重症醫療,十幾年來寄望新竹生醫園區興建醫學中心,卻在今年4月初被衛生署規劃為國際醫療醫院(新竹生醫園區醫院),民眾失望不已。新竹縣長邱鏡淳、議長陳見賢及曾經參與新竹生醫園區醫學中心規劃的台聯大系統校長們,12日上午在新竹縣政府會商,邱縣長在會中親自打電話給督導生醫案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要求安排與吳敦義院長見面,力求國際醫院的規劃方向翻盤,改由醫學中心帶動國際醫療,並帶動生醫相關產業。 


新竹生醫園區的發展歷史 (13)

在『國立新竹醫院』的規畫之後沒多久, 就改成國際醫院的規畫, 此處從網路上查詢到的國科會簡報檔有規畫的記錄.

從簡報中可以看到, 98年7月才規畫『國立新竹醫院』, 12月就便改成國際醫療專區醫院.


竹竹苗當然有資格合併升格直轄市

地方制度法
第4條(直轄市、市及縣轄市設置標準):
人口聚居達一百二十五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



原台中市與台南市都沒有達到 125 萬人口的門檻, 是合併台中縣與台南市才升格的.

所以我主張竹竹苗合併升格 (合併後的人口約150萬已超過 125 萬的門檻).


縮小考區, 明星高中VS高中均質/優質化, 就近入學, 十二年國教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在 4/28 日發表了新聞稿『國中畢業生選擇就近入學高中,大學學測成績優異亮麗』, 這是教育部自96年至99年持續進行4年的「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計畫」的成果發表.


我在2月時曾針對高中學測滿級分人數來探討高分群學生分佈不均的問題 :



沒有滿級分是高分群學生分佈不均, 不是教學資源分配不均 (1)

沒有滿級分是高分群學生分佈不均, 不是教學資源分配不均 (2)

沒有滿級分是高分群學生分佈不均, 不是教學資源分配不均 (3)


政府的政策是 :


『教育部將繼續調整擴大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及高中職均質化方案,協助社區型高中職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與改善教學環境設備,導引改善校園文化,增加優質高中職數量;繼續推動大學招生繁星計畫,提高社區及偏鄉高中升學機會,支持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促使社區內高中職達到均優的目標,以引導學生就讀鄰近高中的意願,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做好奠基。』


然而, 這樣有用嗎 ? 這種政策能成功的推動十二年國教嗎 ? 明星高中是會消失還是繼續存在 ? 真的會高中均質化嗎 ?